
立即查看

立即引荐

立即监控
立即查看
立即引荐
立即监控
主要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 一、施工测量基础准备 1.测量仪器选型 仪器配置: 根据工程精度要求,配置全站仪、电子水准仪(如徕卡 DNA03,高程精度 ±0.3mm/km)、50m 钢卷尺(经计量检定)、3m 直尺、横断面仪等。 2.控制网布设与复核 基准点复核: 确认基准点的数量、坐标及高程数据是否完整准确。采用全站仪按附合导线法复核平面基准点坐标偏差(≤5mm),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全站仪操作规程,设置正确的仪器参数,测量至少两测回,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。用水准仪按附**准路线法复核高程基准点偏差(≤3mm),水准测量过程中,前后视距应尽量保持相等,减少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带来的误差,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。对于复核不合格的基准点,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,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。 3.施工控制网布设: 平面控制点: 沿道路中线每隔 50m 布设 1 个平面控制点(采用水泥桩,埋深≥0.8m,顶部刻十字线)。 在选择控制点位置时,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地形、地貌、交通状况及施工机械的作业范围等因素,确保控制点避开施工干扰区域,如大型机械行走路线、材料堆放场地等。为防止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,需设置护桩(4 个方向,距离控制点 2-3m),护桩可采用木桩或混凝土桩,顶部同样做好标记。 4.高程控制点: 与平面控制点共桩,用水准仪测设高程。在进行高程测量前,需对水准仪进行常规检查和校准,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。每个控制点高程需往返测量 2 次,测量过程中应注意转点的选择和保护,避免转点发生位移。当两次测量差值≤3mm 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高程值,并将测量数据详细记录于《施工测量控制点记录表》,记录表中应包含测量日期、测量人员、使用仪器等信息,确保测量数据的可追溯性。